由“制造”到“智造” 放眼中国品牌国际化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手机频道】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7日下午,由新华社“新华国际”与联想智能手机共同主办的“国士无双 礼遇天下”——暨“中国品牌全球化”高端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来自阿根廷、巴西、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的5位驻华使节、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陈贽、联想集团副总裁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及外交部官员出席参加会议,并针对“中国品牌全球化”的需求、策略与所面临的挑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陈贽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表示,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硬实力”;另一方面,它们致力于在全球建构企业形象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行为,也是构建中国“软实力”的过程。陈贽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带去产品和服务,也带去正能量,这体现中国文化特有包容性、开放性和进取性,将在全球树立中国制造、中国资本、中国发展造福全球的形象。
联想集团副总裁、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随后对联想品牌国际化的起步、发展、建设与成功进行了经验总结。冯幸表示,联想所走的品牌国际化路线,是在根植中国市场的基础上实施的,以中国为大本营,逐渐布局全球市场,这应当是一个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根基。随后,冯幸又对陈贽副主任提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了肯定,冯幸指出,一款产品甚至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国际化,首先需要在产品质量、用户体验、服务标准、创新意识等方面做到最佳,这样才能够得到全球认可,这些就是企业所需的硬实力。其次,当产品做到高质量后,还需要依托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的支撑,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形象、社会经济进步等层面,只有在国家、企业、品牌整体实力提升的前提下,全球化才能够得以实现。
而在随后进行的驻华大使、新华国际与联想高层“中国品牌全球化”研讨会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目前包括联想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化、全球化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驻华使节表示,目前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或建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低成本这一简单原因,而是真正嗅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这些品牌并不为人所熟知。巴西驻华使节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他说在自己的国家,人们提到中国就会联想到中国功夫,相反的在中国提到巴西,人们就自然而言的去讨论桑巴或者足球,而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家的产品却并不关心或者放心。这是中国企业,甚至联想这样的卓越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依靠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国家形象、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提升。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表明了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还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中国品牌国际化之路势必将一帆风顺。
对此,联想集团副总裁、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冯幸表示,联想国际化之路始于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能够在八年内将联想打造成一个较为成功的国际化品牌,离不开联想多年的文化积累和努力付出。首先,联想融合和包容的企业文化,使得全球业务得以快速融合,同时集结全球精英共同协作。其次,联想在营销领域采取了全新策略,寻找全球知名人士进行产品代言、出席参加全球展会、与明星甚至热播影视剧进行合作。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让联想与国际接轨,同时杜绝了传统厂商刻意强调中国制造的弊病。冯幸还表示,联想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撑,国家形象的提升、社会经济的进步、整体实力的彰显,使得全球用户更加认可中国品牌,这将为中国品牌提供一条宽广而平坦的道路,在大环境的引领下中国品牌国际化将愈加顺利和成功。
在会议最后,联想集团副总裁冯幸代表联想,向出席研讨会的驻华使节赠送了新华社“新华国际”定制“国礼”手机联想S898t。这一体现中国风貌的“新国礼”不仅意味着国产手机正在走向世界,也成为了展示中国企业实力的纽带,传递中国企业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发展信号。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