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暗战手机支付 与银行争主导权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手机频道】●中国移动:推出“手机钱包”,用户配RFID-SIM卡,可在商场POS机上“刷手机”购物
●中国联通:用户手机内置NFC芯片,可在上海“刷手机”乘坐公共交通
●中国电信:用户手机内置NFC芯片,可在上海50多家指定商户内购物
●银行:招行、兴业、浦发、光大、农行、交行等均推出手机银行业务
●支付宝:推出手机客户端软件,支持交费、消费、转账等功能
中国移动3月11日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将认购浦发银行以私募方式发行的22.08亿A股新股。以18.03元人民币的发行价计算,中国移动需斥资398亿元。
这一交易尚需监管机构批准。一旦交易完成,中国移动将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份,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入股浦发银行,中移动不单为了追求账面盈利,更重要的目标是手机支付市场。随着这笔巨额交易的公开,有关手机支付业务的多方暗战也渐趋白热化。“参战方”除了各家移动运营商、多家银行,还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
手机支付离不开银行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金融系统的支持,中移动没有相关的金融手段和权限。
手机支付,即运营商为手机用户开设一个账户,用户可通过该账户进行购物和消费,可实现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等功能。手机支付的终极目的是,日常消费均可通过刷手机解决,不带钱包即可出行。
这种对于中国消费者相对陌生的方式,国际上的发展已颇具规模。《福布斯》杂志的调查称,2008年日本手机支付用户为4900万,占总人口的38.5%,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7.3亿元人民币,占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的11%。
要实现手机支付,离不开银行的介入。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消息公开时,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移动不会再增加股份,也不会谋求控股地位,不会参与浦发银行的日常运营管理,入股浦发的主要目的是手机支付市场。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金融系统的支持,中移动没有相关的金融手段和权限。”王建宙这样表述入股浦发的初衷。
据他介绍,在与多家商业银行合作,在重庆、湖南、广州和上海试点后,中移动发现必须要与一家银行进行战略合作才能有效地实现手机支付。“因为手机进行小额的支付目前是可以的,但是代理银行的转账和汇款等业务必须有银行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利用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也是物联网推广普及的技术枢纽。移动称,手机支付将是第一个将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而成熟的商业模式。其入股浦发银行也被市场解读为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
研究报告称,小额支付利虽薄,但交易量占比接近80%,中移动拥有明显的边际成本优势。
与银行联姻,中移动并不是首个吃螃蟹者。公开报道显示,在手机支付比较成功的国家,如日、韩等国普遍采用的都是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模式。
由于日、韩政府对于运营商涉足结算支付等金融领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制,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形成一种战略联盟关系,合作控制整条产业链。
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2005年80亿日元收购三井住友卡34%的股权。2006年NTT DoCoMo又注资瑞穗金融集团下的UCcard公司,收购其18%的股权。韩国的SK电讯也是通过跟本国商业银行入股实现了手机支付的推广。
申银万国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移动入股浦发,最大的目的不仅是财务投资而是为了打通手机支付业务的制度屏障。小额支付利虽薄,但交易量占比接近80%,中移动拥有明显的边际成本优势,依靠自身5.2亿用户基础和1000多亿元的年利润,有动力也有实力打造其独立的手机支付体系,从而引领产业发展。
中移动也把由手机支付带来的数据业务蓝海看做是百亿级的收入规模。在谈及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前景时,王建宙表示,“现在计划创造更多的100亿元的业务。”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